清翔 發表於 2021-2-8 23:03:40

[創作討論] 小說創作QA與練習彙整

  將偷偷說上面寫的內容彙整過來。我搞不定在水裡寫字的行距和縮排,若造成閱讀上的困難,還請多包含(炸

  總之統整了收到的問題,再根據自己的經驗與手邊的寫作書,試著弄出這個Q&A和可以參考的練習,看能不能給有困擾的創作友一些幫助。
  如果方便的話,也希望小說創作上的同好們,能夠給予一些回饋或是討論。

零、小說的根本:「思考方式」
  小說是建立在你的思考方式上的。你沒辦法寫出你不理解的東西。所以最基本的練習,就是去理解各式各樣的事物與感情。再接著學習將之轉化成文字,組合成故事。  透過大量的閱讀,去了解劇情的結構、故事的節奏、情緒的起伏、各種動作與情感的文字表現方式,也都是必要的。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特色、不同的思考方式,透過大量閱讀,去摸索自己想要前進的道路,我覺得是最有效的做法。
一、沒有靈感怎麼辦?
  你的狀況可能是以下兩者之一。
  1.腦中的素材庫不足。或許是因為生活經驗不夠豐富,也或許是看的作品類型不夠多。   要檢驗這點的話,可以嘗試看看以下練習:
    (1)五感的描繪練習→檢驗你的日常感受敏銳度
     視覺:用文字描述一幅畫、一個場景、一片風景。譬如說日出。     聽覺:用文字描述一首曲子、一幅聲景。譬如說某首爵士樂、躺在公寓床上可以聽見的聲音。     嗅覺:用文字描述一種氣味。譬如說香水、花園、調味茶。     味覺:用文字描述某一種味道。譬如說某道料理。     觸覺:用文字描述某個東西的觸感、形狀、溫度。
     你的描述,能讓沒有體驗過那項東西的人,想像出那個感覺嗎?或是能讓體驗過的人,快速回想起那個感受嗎?
    (2)情感互動的練習→檢驗你對於人類情感互動的掌握程度
     請試著用簡短的文字(各500字內),呈現出下列的角色關係:仇人、朋友、單方追求、戀人、婚姻伴侶;     若不直接點明他們的關係,你的文字能讓別人立即意會到他們之間的關係,還有角色當下的情緒嗎?
    (3)雜學的練習→檢驗你是否可以掌握獨特而深入的素材
     你有自己偏愛的嗜好,或擅長的知識領域嗎?請試著以文字闡述其中的有趣與奧妙之處,特別是一般人不會知道的部分。     別人看了以後,能感受到你對這個項目的熱情與了解嗎?
   靈感是依靠素材庫誕生出來的,素材之間的連結、碰撞,可以創造出靈感。如果素材庫的內容不夠豐富,自然難以生成靈感。
  2.缺乏將素材轉換為故事的能力。   這個只能憑靠大量的練習。   在每次發現什麼有趣的東西,或是受到什麼東西觸動的時候,立刻設想,如果要寫一個和它有關的故事,可以怎麼去寫。   或者是,也可以找找網路上很多創作30題、100題等等的題目,一題一題硬寫下去。
   這個練習,並不是要你寫出有趣的故事,而是練習去調出腦中的素材庫,將之組合成故事靈感。   久而久之,這就會成為一種本能的行為,不再擔心靈感匱乏。
一點五、怎麼從大綱進展到正文  這有幾種可能性。
  1.你太想把正文寫好了,或是太想要一次就做到位,因此一直試圖準備到完美再下筆   誠心建議:寫就是了。   不要想一定得寫出什麼完美的傑作,先求有,再求好。大不了把麻煩交給未來的自己,讓未來的自己負責把文修到滿意。   現在,立刻,馬上下筆寫就是了。
   當然,很多時候,會覺得自己想的這個點子這麼好,怎麼可以被這樣糟蹋。那這就是寫練習題的時候了。   因為練習題的目的就是練習嘛。能寫得完美的話,就不需要練習了。大概用個5分力到7分左右去寫就好。   對於難以進展到正文的人來說,太用力反而更難寫出來喔。
   這邊建議進行短篇的練習。原因無他,就是比較省時間,也可以比較快拿給別人看,得到回饋。   另一方面,短篇也能讓你練習「開頭→劇情發展與轉折→結尾」這樣的基礎結構,訓練基本功。
   儘管短篇和長篇小說需要不一樣的技能特化,但是這些基本功是共通的。   上述的基礎結構,正是長篇中每一個場景,應該要具有的結構。
   建議一開始以1500字為目標就好。在有限的字數內,完整說完一個有趣的故事,也是非常重要的練習。   對於掌握故事節奏、行文不夠精簡等方面,都能有所幫助。   後面可以嘗試不同的篇幅,3000、5000、7000、萬字等等,慢慢進階掌握更多的基礎技能。   培養出能力和自信之後,下筆也會變得更容易。
  2.寫正文的心理阻礙太大——很多時候,這件事情會被化約成一個字「懶」。   我發誓,這很正常。因為寫文很累,而且付出和收穫往往不成比例。   事實上,光是要把大腦切換到寫文的狀態裡面,往往一兩個小時就過去了。更別提寫作過程中的各種勞苦了。
   這邊要提供的是,如何降低阻礙,讓寫作變得輕鬆愉快的建議。    (1)培養寫文的習慣,每日寫個至少500字來暖機,維持大腦開機的狀態。     我的建議是最好是做上述的短篇練習,一口氣寫到1500字收尾。不過每個人每天的狀態不同,有個500字保底也行。
    (2)建立真正對你有幫助的大綱     寫小說對大腦的負擔很大,因為同時要思考、要記憶的東西很多。大綱就是用來減輕負擔、幫助思考的工具。     寫給別人看的大綱是另外一回事,這邊說的是寫給你自己看的大綱。     每個人的思考方式是不一樣的,也因此必須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大綱。
     我認為好的大綱的標準是,      A.讓你能夠只要思考當下這個章節段落的內容就好。      B.讓你在中斷寫作之後,即便隔了一陣子,只要看到大綱,就能夠快速進入狀況,馬上可以開始接續寫。
     我自己會做兩種大綱,一個是結構性+情報性+功能性的大綱,一個則是劇情性的大綱。     前者是綜觀全文的大綱,標出各章節要負擔的劇情、交代的情報、有什麼功能意義,還有需要寫的伏筆。     後者則專注在塑造一個章節內的情感曲線。     我也會把這章所需要的資料事前查好,寫在這邊,就比較不需要中途分心去查資料。
    (3)設定合理的目標與正面回饋     玩遊戲難道不難、不花時間嗎?但難道會因此不玩嗎?     這個要點就在於,遊戲難度要適中,差不多符合你的能力,但接近當下的極限;     遊戲破關後,要給你足夠的成就感與其他正面回饋。
     寫小說也一樣啦!不要設定自己難以做到的目標,無論是對於寫作速度,還是寫作品質的要求。     請以能夠最舒適寫出來的狀態設定為你的中等難度。     你當然可以去挑戰高難度,但你也要理解,如果達不到,那是很正常的事情,不要強求自己。
     寫到當日的目標字數,以及完稿之後,請好好誇獎自己。甚至去找親友、同好誇獎都可以。     這樣不但會覺得自己很棒,也讓寫作這件事情,和正面的感受連結起來,使它從單純的辛苦,變得又辛苦又愉快。     也有人會給予自己實質的獎勵,不過因為實質獎勵法對我沒用,所以這邊就不詳述。
  3.你不知道正文該如何下筆才好   請參考本系列其他QA的建議,並多方嘗試。   同樣建議進行上述的短篇練習。
  4.醒醒吧,你就是不想寫。   你只是想要享受想腦洞或設定的樂趣,這不是你真心想寫的小說。   誠心建議:斷捨離。
   不開玩笑,我累積在文件檔裡面,光是有編號的小說點子就已經快接近四位數了。但是,有寫出大綱的只有兩位數。   有實際動筆寫的更少。   而有實際寫完的又更少,而且還都是短篇、幾乎都是同人,品質也不是每篇都達到我心裡的標準。
   真的不要捨不得。有時候是這個點子沒有有趣到值得你付出努力去寫,有時候是你還沒做好寫它的準備。   要把它丟垃圾筒,還是丟進資料夾積灰塵都好。反正未來想到還是可以再拿出來寫。   現在,想個讓你充滿提筆動力的點子與大綱吧!
二、怎麼寫開頭
  這邊提供我自己的做法。  我認為開頭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:確立故事調性。
  這樣看到開頭的時候,讀者就會對於整個故事有一個大致期待,知道這個故事會是日常、懸疑、搞笑,還是別的什麼,比較能夠進入狀況。  你當然也可以在後面違背這樣的期待,但你總要先給讀者一個期待的方向。
  如何給予期待呢?  如果這是一篇新的小說,那麼你要將它最有魅力的地方快速展現出來。以娛樂小說而言,最好是透過一個事件或是一場對話的演出。如果這是系列作,則你要思考,在看完前作之後,讀者在這邊,最想要看到什麼?  你也可以選擇直接將文眼,在開頭的地方就直接點出來。
  我自己寫開頭的時候,會從下列兩種角度,選擇一個來切入。   1.有什麼事情即將展開的感覺,或是有什麼事情即將結束的感覺。   2.懸疑緊張的場面正在發生,但還不知道詳細是怎麼回事。
  我自己很喜歡在開頭給予一個很強烈的情緒。或許是角色自身的情緒,也或許是這個場面能夠誘發出的讀者的情緒。再不然就是用力在建立氛圍上面。
  在寫開頭的時候,可以考慮不同的鏡頭呈現方式。  是上帝視角,還是特定角色視角?  是從特寫開始、全景開始、內心開始、對話開始、動作開始,還是其他?
  切記一個要點,先讓事情發生,再對事情進行說明。先引起人的好奇,再去滿足人的好奇。  開頭就是一個要引起人好奇,讓人想要繼續看下去的東西。
  至於如何練習,只能說多看多寫多分析。可以把自己寫的開頭,丟給別人看,看別人是否覺得會想看到後續,也可以問問對方期待後續會如何發展,以此來評估是否有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。然後分析看看吸引你的那些開頭,作者是怎麼去寫的。
  多看不只是看各種類型的小說,我覺得看漫畫的幫助也很大。看看精采的漫畫,是如何選取開頭的。因為日本漫畫連載的競爭很大,通常前三話就決定了是否能繼續連載下去,所以如何在開頭就吸引人,變得非常重要。
Q:如果直接寫一個事件,沒有先介紹角色,不會造成讀者困擾嗎?A: 我覺得要看是什麼樣的事件。  通常來說,先呈現這些角色當下的定位就夠了,介紹可以更後面再做。  譬如說,這個人是偵探、是特務、是逃犯;或是這兩個對話的人是戀人、朋友、敵人。也或許是角色最明顯的特質。  比較介紹角色,我會先介紹這是什麼樣的場面。有時候我甚至會在一定字數之後,才交代主敘事者到底是誰。
三、怎麼寫轉場
  我覺得如何寫轉場,可以分成兩個方面來討論。
  1.怎麼結束這個場景   其實這邊的重點是,怎麼讓讀者感覺這邊差不多發展到結束了。不讓人覺得冗,也不然人覺得嘎然而止,甚至有一些餘韻在。
   一個場景內,應該要有一個發展完整的小事件(以我自己的寫作方式來說,大概會是1500字左右的篇幅)。   如果這邊沒有事件,那就沒必要放入這個場景了,對吧?
   什麼叫作一個發展完整的小事件呢?那就是至少有一次劇情或是角色/讀者情緒上的轉折。   你可以嘗試畫畫看你每個場景的情感曲線。
   當這邊事件的情感發展到了一個段落,讀者自然會覺得該進入下一個段落了。就可以進入收尾的部分。
   收尾有幾種做法,譬如說留下情感的餘韻、留下懸疑等等,給讀者一點反芻的空間,或是吸引讀者想要趕快看到後續發展。   如果你希望讀者快速流暢地進入下一個場景的話,也可以嘗試不同的轉場方式。
  2.怎麼轉接到下個場景   你看過今敏的動畫嗎?有沒有看過都沒關係。他是轉場大師。   我覺得去看今敏的轉場剪輯和介紹文章,在這方面會很有幫助。   當然了,動畫的轉場技巧,要應用到小說上,需要一定程度的轉化。
   轉場最基本的概念,就是要找到兩個場景的連接點。   可能是視覺上的、意象上的、視角上的、情感上的、事件上的等等。   譬如說,A景結束在拋硬幣,B景的開頭就是另一個人在拋硬幣;   A景結尾在死亡的討論,B景的開頭就是葬禮,或是新生命的誕生;   A景結束在角色看向山頂,B景就開始在山頂場景的描述;   A景結束在一個傷感的場景,B景的開頭就是另一個人在抹眼淚,或是一群人哄堂大笑;   A景結束在第一起謀殺案的報導,B景開頭就是第二起謀殺案的討論,或是兇手的自白。
   這些可以幫助讀者快速地從上個場景滑入下個場景。
  3.如果這個場景就是沒有可以發展的事件呢?   那就刪掉這一景。這一景裡面發生的事情,可以未來用補述、對話提到的方式來呈現。或者你也可以簡單一句話帶過。   如果刪掉不影響讀者對故事的理解的話,那完全刪掉也無所謂。   也記得一件事情,所有的場景與事件,不一定要按照時間序來呈現。除了順敘以外,倒敘、插敘等等,也是很好用的。
四、怎麼鋪陳劇情到結局
  先決定結局。一切劇情的鋪陳都是為了往結局前進,只是中間故意繞一些彎路。  如果你不知道結局在哪裡,除非你是個掌握故事和靈機應變的大師,不然一般而言,你的故事結構就會變得非常醜。而且容易因為故事結構鬆散,不知道方向在哪裡而卡文。就更別提因此整體張力不足的問題了。
  你可以不用知道具體的結局,但你要知道大致的結局。譬如說主角打贏魔王了、他們兩個在一起了、偵探找出了事情的真相、世界毀滅了、他得救了,或者是他成為了一個更棒的人。
  接下來思考的是,要怎麼從起點到達這個終點?終點又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?
  這邊可以大致分成理性派和直覺派的做法。通常功力達到一定程度之後,就會開始混合這兩種思考方式,只是比例偏重每個人有所不同。
  1.理性派   理性派的好處是,故事結構一目了然,你就是要設計個適合的角色作為演員,來演出你所想要的故事。   通常動筆到完稿的速度很快,而且要向別人介紹大綱的時候,不太需要翻譯。   缺點是容易陷入設計感太強、太公式化的問題。如果設計得不好的話,也會給人不自然的感覺。   有時候會成為設定狂魔。
   我認為布蘭登•山德森就是這類型的。   他曾經說過《迷霧之子》他換過了好幾個主角,都無法跑到他預想的結局,最後換成了現在這個主角,才讓這個故事成立。
   在已知起點和終點的前提下,要做的是以下事情:
    (1)設置故事動力。     包含角色內在、環境外在的故事動力。
    (2)設置故事阻礙。     包含角色內在、環境外在的阻礙。     而主角每次遭遇的阻礙要越來越強。
    (3)克服阻礙的方法     利用角色的性格、能力,還有當下手邊的情報、資源與環境。     盡量不要用額外新加入人事物的方法,來解決阻礙。     除非那是個重要的登場,但也只能在故事前半這麼做,並絕對不能在故事關鍵處這麼做。
    (4)兼顧合理性與意外性,注意邏輯一貫
  這些安排好之後,就一路寫到結尾吧。不會有大問題的。
  市面上有一堆理性派的寫作教學書(或是編劇教學書),寫得都比我詳細。可以找來參考看看。
  2.直覺派   我自己是直覺派的。用理性思考出來的故事,對我來說完全無感,沒有下筆的欲望。   不過,我也真心不知道直覺派的好處在哪裡XDDDDDD   要說的話,或許就是劇情會自然而然地流出來,而且更能夠突顯角色情感與魅力吧。   但說實話,理性派也能用另一種方式來呈現角色的魅力。
   直覺派很吃你的閱讀量和敏銳度,而且很吃靈感和手感。   理性派最差還能做得中規中矩,畢竟你有個標準在那邊可以思考、檢驗,直覺派好壞的落差就非常大……
   最麻煩的是,用直覺建構出的故事,容易結構不好。   如果一開始沒有透過大綱好好建立結構的話,很容易卡在半路,或是因為結構鬆散,而變得無聊。   要是你自己的閱讀量不夠的話,也無法逃脫公式化的問題。
   更糟的是,你明明是直覺派的人,卻想要像理性派的人一樣,硬把角色推到預想的轉折與終點的時候。   要不是會讓劇情變得不自然、角色OOC,就是會陷入角色失控,不肯按照大綱發展的情況。   (基本上你只能選擇換角色,或是換大綱)
    (1)腦內預演     直覺派設計劇情的方式和理性派完全不一樣!你甚至不能任意指定終點!
     理性派的人腦中有的是一個劇場,一切按照劇本進行。     直覺派的人有的則是一個沙盒/箱庭,一切由角色和情境去演繹。     所以你首要設計的,是角色與情境。
     因為是憑靠直覺進行,所以我覺得講起來有點抽象。下面如果有講不清楚的地方,還請多包涵。     理性派設計角色的時候,只需要設計他用得上的地方。雖然越完整越好,但是非必要。     直覺派的角色,如果你不了解他的內心,你就會寫不下去。     認真講角色設計的話,那會是一個很大的篇章,所以這邊先跳過。     總之做到,「無論把角色丟進什麼情境,你都能想像他的反應」的程度就好。所謂的反應包含:情緒、想法、行動等等。     最好是能做到「把角色A和角色B各別丟入同樣的情境,也能辨別出他們之間的反應差異」的程度。
     如果你無法馬上從角色和初始情境,直接設想結局大概會是如何的話,那麼你可以先在腦內預演一次。
     把角色丟入你的故事情境裡面,讓他們自然互動到一個你覺得適合當終點的地方。     你可以透過丟入新角色和事件,引導他們到達你想要的終點。但是,記得要合情合理、符合邏輯,並最好兼顧意外性。
     如果你成功在腦內讓角色抵達了終點,那麼恭喜你,你得到了一個可用的結局,你可以開始來寫大綱了。
    (2)我的做法     我通常是角色先行,然後捉出開頭情境、結尾,還有中間最大的轉折。     這邊你會得到一個最基本的情感曲線。     接下來再穿插放入更多的情境,讓角色用自己的性格和能力去應對,豐富你的情感曲線。
     無論放入什麼情境,都是為了考驗角色、逼迫角色改變、步步接近終點。     只是為了讓終點,不對讀者來說一目了然,我們要放一些山脈阻礙視線,安排一些彎路展現不同的風景。
     如果這邊你需要一個檢驗標準的話,必須稍微跳脫直覺派的思考,來畫情感曲線。
     所謂的情感曲線,就是把每一個場景,甚至每個段落的情緒,分類成正面和負面、強度多少,然後畫成曲線。     譬如說這邊是悵然-3、救贖+4、絕望-5、驚喜+6、驚恐-6、喜悅+5、不安-2、釋然+3。     一般而言,不斷正負交替,而且幅度越來越大的故事,會是比較精采刺激的。     上述例子是因為我想要一個幸福溫馨的結尾,所以把高潮點放在中間那邊,後面收尾就舒緩下來。
     另外,在寫大綱的同時,我也會進行節奏感和平衡性的評估。這邊先不多說。

  其實理性派和直覺派是在做一樣的事情。只是用不同的方式去做。  理性派是先思考,什麼樣的事件適合放在這裡,然後再放進去。直覺派是先直覺放進去了,再來檢驗到底是否適合。
  還有其他類型的思考方式嗎?我想是有的,但是我不清楚那些思考方式,也因此這邊無法做出介紹。
  如果是比較有寫作經驗的朋友應該會注意到,我這邊完全沒有提到「故事概念/核心」,也就是概念先行的做法。  這部分我想要放到比較進階的部分,另外來講。這邊就都只講基本功,先處理「如何寫完一個故事」的部分。
五、怎麼寫場景與敘述
  寫場景和敘述,就像是畫圖。並不像攝影那樣,完整複製當下的畫面,而是需要進行再次創作。  這個再次創作的要點有兩個:簡化和風格化。
  1.簡化   一個場景中,充斥著大量的資訊,但是你在小說中要提供給讀者的只有兩種:    (1)可讓讀者辨識出當下情境的資訊    (2)你希望讓讀者注意到的資訊   其他的資訊,全部放到次要,甚至是直接捨棄不提。
   什麼是「可讓讀者辨識出當下情境的資訊」呢?簡單來說,就是符號化,或者說是「上tag」。
   就算你不直接說這裡是咖啡廳,只要寫到這邊有咖啡的氣味、磨豆機的聲音,背景有輕快的音樂,還有客人的低聲交談,或許再提到面對街道的透明玻璃牆……很容易就讓人聯想到是咖啡廳,自然就喚起了讀者對於咖啡廳的記憶,用自己的記憶去填補場景中的空白。
   當然你也可以直接說「這是間咖啡廳」,就把場景帶過。但這就只會是資訊,比較難以喚起讀者的記憶與情感,也難以想像是怎麼樣的咖啡廳。   這就看「這是什麼樣的咖啡廳」,對於現在這個場景、劇情,是否重要。再來取捨描述的多寡。
   這邊也可以應用直接描述和間接描述的技巧。看你希望呈現什麼樣的氛圍與節奏。
  2.風格化   單純的資訊是很無聊的,也讓人難以吸收、記憶。因此需要透過風格化的方式去呈現,營造你想要的氛圍效果。   在這邊會建議多看不同類型的小說,特別是不同派別的純文學小說,了解有哪些風格化的敘述方式可以做參考。
   娛樂小說和純文學小說,兩者在技能點的分配上不太一樣,純文學往往在敘述這方面做得更細緻、更有特色。   你在閱讀作品時,能夠吸收轉化的技巧,大概只有3成到5成吧。從特化了這項技巧的純文學小說去學習,會比從娛樂小說學習更有效率一點。(但是當然也有敘述做得很厲害的娛樂小說。)
   你可以選擇像是自然主義那樣,以純粹客觀的方式,平實地刻畫場景。也可以學習像新感覺派那樣,以主觀而直感的方式去描繪事物。
   風格化也牽涉到作者的審美。   譬如說,森鷗外的小說,追求的是「明晰」,行文簡潔、乾淨、不加修飾,寫的全是必要之物,非必要就不寫。這是精鍊之美。需要非常清晰的思考,才能寫出來。   相對地,泉鏡花的小說,追求的是絢爛的美。若是美,非必要也寫;若是不美,即便必要也不寫。這需要對於自己心中浪漫之美的追求,以極致的方式呈現它。
   如果不遵從自己的思考方式、自己的審美癖好,那麼敘述怎麼寫也覺得不對味,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。因為你所能夠呈現的,也就只有自己觀看世界的方式。(當然了,拓寬自己觀看世界的方式,也是必要的事情。)
  3.敘述視角   在敘述場景時,還有一個考慮的地方,是敘述的視角。   是要使用上帝視角,還是特定角色的視角?這在呈現資訊的取捨上,將有所不同。   前者會是綜觀的,呈現給讀者理解情境用的。在後者當中,被強調的則會是「角色注意到的事物」,甚至是「角色的目光正落在哪裡」,和情境與角色個人特質有密切的相關。   而鏡頭的呈現,也可以考慮要使用特寫、近景、中鏡,還是遠景。中間鏡頭也可以有不同的切換,呈現不同的效果。
  4.敘述的四個象限   姑且不提風格,單論敘述的方式,可以大致以「簡-繁」、「主觀/內在-客觀/外在」為座標,分為四個象限。
   大概是這種感覺吧:   簡X客觀(外在):他笑了。   繁X客觀(外在):他愣愣看著對方,嘴角緩緩地勾了起來,睜大的眼睛反射了午後的陽光,像是在發光。   簡X主觀(外在):他笑得像是第一次得到聖誕禮物的孩子。   繁X主觀(外在):他笑得那樣突然、那樣驚喜,幾乎震懾住了周遭的空氣。所有人的視線都投注向他,此時此刻,他就像是世界的中心。   簡X內在:他高興了起來。   繁X內在:喜悅之情在他內心蹦跳著。這是真的嗎?夢想成真的驚喜,撞得他頭昏眼花、目眩神迷,結結巴巴說不出話來。
   哪一種敘述方式比較好?事實上,上述的敘述方式,我都會使用,端看我當下想要呈現的效果,想要將重心放在故事的哪裡。而簡繁的選擇,則取決於當下想要的節奏與氛圍。   無論如何,敘述的目的是要建立出「讀者與場景/角色的關係」。讓讀者進入情境,乃至於引發讀者的情緒。
   越簡、越客觀,往往留白給讀者,讓讀者以自己經驗去填補的空間就越多。但如果功力不夠的話,也可能造成讀者無法想像情境,或是對情境的解釋和作者想呈現的感覺差異太大。   越繁、越主觀,作者對於情境詮釋的主導程度通常就越深、越明顯,讀者則更偏向單方面的接收者。但如果敘述得不合理的話,反而更容易讓讀者覺得突兀、離開那個情境。
   「簡」不是說得少,而是說得精鍊,把文字花在刀口上面,簡單有力。只說重點,而捨棄不重要的、讀者可以自己推測想像的部分。   「繁」也不是把你所想到的一切東西都塞進去,而是暗中有所取捨、有目的去安排的。一連串精緻服飾的描寫,除了在說服飾精緻以外,或許也暗示了穿著者的身分地位、個性、品味,甚至是人際關係。
   對於「客觀」,我想應該不會有什麼疑義。但是在進行「主觀」的描寫時,可以思考看看,到底這邊是要以「作者的主觀」、「讀者的主觀」,還是「某個角色的主觀」來寫呢?   作者、讀者和角色之間的情報落差,有時候可以營造出很有趣的效果。
   至於內在描寫,又大致可以分為「捕捉當下情感」和「剖析心理」兩個面向。只是在進行內在描寫的時候,這兩者並非涇渭分明,而常常會被混合使用。
   我其實也很難完全切割開這兩者,不過我想大概是這種感覺:   捕捉情感:憂愁籠罩在他的心頭。在望見空無一人的房間時,那壓倒性的孤寂,頓時令他淚如雨下。   剖析心理:他自問,自己怎麼會落到這種境地?不僅是經濟上的困難,親友的冷漠態度更是令他難以忍受。難道他過往待人不夠親和嗎?又或是對誰少了一星半點的關心?在這世上,當個和善之人,竟是沒有回報的!
   此外,內在描寫,同樣也可以思考,是以當事人的觀點來描寫,還是以作者的觀點來描寫。混合兩者的情況也是有的。
  5.場景描寫的功能性   我覺得場景描寫最重要的是,要思考這些描寫的功能性。   它最基本的功能有三個:    (1)交代情報    (2)塑造氛圍與情緒    (3)調整節奏:場景描寫可以用來舒緩對話與緊湊的章節;另外,可以記得一個原則,俐落的短句會讓節奏加快,長句則會讓節奏放慢。
   當然也可能用來:    (4)塑造角色    (5)推進劇情
   當你寫的東西,上述的一個功能都沒有做到的時候,那就是該刪改掉那個部分的時候。事實上,你最好做到讓它同時具有複數的功能。(不得不說,單純交代情報的段落,通常都很無聊,你最好讓它同時負擔其他的功能)。
   你要思考的是,讀者看到的時候,這段描述可以造成的效果,而不單單只是它對於故事的必要性。   如果你能夠越精準地知道自己想要呈現的效果,就可以越明確知道,此處場景描述的內容取捨。   你也可以思考看看,此處讀者的情緒與注意力焦點,正處在哪個地方,用以決定你的場景安排。
   此外,敘述並非獨立於整個故事。思考此處敘述與整體故事的關係,並維持故事的整體感覺,我覺得也是重要的。
   至於什麼時候該擴寫,什麼時候該刪減,什麼時候要用哪一種敘述方式,還有相關的一些練習,我全力推薦《故事造型師》。講得比我詳細多了。
六、怎麼寫對話
  我覺得要寫好對話,首先需要掌握的是,對話中的角色的性格、角色的背景、角色間的關係、當下的情境,以及談論的內容。這決定了他們會如何說話。選詞用字、情緒反應、是否正面回應,又或是隱晦的、跳躍性的對話……這其中蘊含了萬千的可能。
  1.建立起角色的口吻
   一個有教養的人不會隨意駡髒話,一個沒受過教育的人不會使用艱澀拗口的字詞,一個單純的人不會仔細想別人話語背後的意思,一個心思深沉的人說出口的話不見得是內心所想的話,沒有任何天文學知識的人無法以天文現象做出深入的譬喻……
   如果遮掉一段對話的發言者和相關敘述,還看得出來,每一句各別是誰在說的,甚至是在對誰說的嗎?
   此外,透過選詞用字和標點符號,就算不外加描述,還是能夠表現出明顯外露的情緒,還有部分的角色個性。
   舉例來說,面對一個荒謬的提議,不同角色的回應或許是:    ●「你開什麼玩笑!」    ●「……你認真的嗎?」    ●「你是不是……搞錯了什麼?」    ●「你應該是指XXXXX吧。」    ●「這還真是個『好』主意啊。我無條件支持,每個人都應該聽聽你的好點子。」
   試著寫寫看單純只有對話,沒有點出說話者,也沒有外加任何敘述的小說。這很難寫得精采,但至少你可以努力讓人看懂,並從中獲得樂趣。
   這是寫對話的基本功,對話敘述只是用來補強對話,無法取代對話本身應該做到的事情。事實上,過多的敘述,反而容易打斷讀者的情緒,讓對話變得不流暢。
  2.對話中敘述的功能
   在對話之中,敘述只是輔助,如果對話本身已經充分做到你想要的效果,那麼不必然需要敘述的補充。   如果透過敘述補充還是做不到你想要的效果,那麼或許你要修改的不是敘述,而是對話本身。
   此處的敘述,大致功能如下:    (1)指出說話者:主要用在對話很混亂,難以迅速分辨發言者的時候。多人對話容易發生這樣的狀況。    (2)調整節奏:在急湊的對話中,提供一些喘息、醞釀情感的空間。    (3)加強角色情緒表現、塑造角色:主要透過一些小動作來表現。    (4)塑造氛圍:可以透過小動作、景物描寫等方式來呈現。    (5)提供必要的訊息補充
   不用介意常常只是簡單地寫「XX說」,如果你那邊就是沒有要特別塑造什麼情緒、氛圍,只是需要點出說話者的話,這樣就足夠了。讀者可以快速地看過去,對話比較不會因此被放慢節奏。而要是就算不標也看得出是誰在說話,或是說話的到底是誰根本不重要的話,那麼連「XX說」也可以刪掉。
   但如果你就是需要描述去塑造情緒、氛圍,但是寫不出來的話。建議可以去觀察看看,不同人在不同的情緒下,會做出什麼樣的小動作。如果不好意思在現實觀察的話,我覺得參考電影、影集、動漫,甚至是插畫,也是一個不錯的途徑。
   這方面也可以參考上一個part,怎麼寫場景與敘述的部分。
  3.對話的基本
   所謂的對話,通常是兩個人(或是多個人),一來一往的言語拋接。說出來的話,背後往往有其意圖、有自己的情緒在裡面。就算只是閒聊,也常常隱含了希望對方聽自己說話、陪伴自己、分享有趣的事情一起開心、維持社交感情等意圖。   這就讓對話不只是單純地交代情報、推進劇情,而反應出了角色自身的個性,還有角色之間當下的關係。
   對話也和敘述一樣,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風格,按照你的需求與喜好,去設計你的對話就好了。   對話不必真實,只要讓讀者「感覺真實」。也就是說,這是經過設計的真實。每個角色都說出了他當下所能說出的最精采的話。真實的人類可做不到這點,但是角色可以。
   而我覺得所謂精采的對話,也有不同的象限。   有很鬆散的、莫名其妙的、天馬行空的,但就是很有趣的對話,營造出一種輕鬆的氛圍和角色性格、角色關係;也有很緊湊的、針鋒相對的、暗潮洶湧的、字字珠璣的對話,每個字、每個詞都可以摳出來分析背後的其他意思。
   前者我覺得就是伊坂幸太郎。我至今仍然不知道要怎麼寫出像他那樣的對話。(不過他後期的作品,我就比較沒有看)   後者則常出現在一些政治鬥爭、鬥智的場面裡面。要我拿哪個作家當作範例,我一時之間也說不出來(炸)
   我想大致可以將象限劃成「感情主導—理智主導」、「輕鬆—緊繃」、「低密度資訊—高密度資訊」這幾個方面。   而對話的雙方,對這場對話的理解,也可能是落在不同的象限中。這樣理解上的落差,就可以做出許多有趣的效果。
  4.精采的對話
   要寫出精采的對話,我覺得有一些可以參考的訣竅。
   首先這個對話本身要是有意義的,無論是推進劇情、塑造角色,還是塑造氛圍等等。請注意,單純的交代情報,是不會讓對話有趣的。而精采的對話,往往具備了複數的功能。
   第二,角色在說話的時候,所表達的意思,並不只有說出口的部分。也就是所謂的「潛臺詞/潛文本」。   人說話常常不是那麼直白。不是說每個人都很心機,而且人常常會覺得有些事情對方已經知道、或是有了共識,所以不需要特別額外說明。
   譬如說,A劈頭就對B說:「雞還是牛?」   這句話可能是預設待會會一起吃飯,然後A會先去幫忙佔位置點餐;但也可能是在說支持哪個球隊,又或是美術的佈置主題、暗殺目標或是方案的代號等等。又譬如說,如果A認為B和自己都支撐Z當選的話,就不會向B說一堆支持Z的理由,而是直接討論要怎麼幫Z助選。
   另一方面,有時候人在說一件事情之前,也會有所鋪陳,或是採取一種委婉的、意在言外的表示方法。   可能是因為自己不好意思說出口,或是直接說有點不禮貌,也可能是不方便讓在場的其他人聽到;又或者是想先試探對方的立場,再決定要不要說、說到什麼程度、使用什麼說詞。
   第三,如前所述,角色所說的話,背後是有自己的意圖和情緒的。
   他可能沒有要溝通,只是想要發洩情緒。他可能也根本沒有明白自己想要什麼、背後真正的情緒是什麼,只是應激反應、過度防禦。   他也可能口不對心,想要透過言語,去引導對方的情緒或想法。試探、施壓、欺瞞、威嚇、施恩、示好、示弱……將情況引導到對自己有利的狀況。
   隨著角色性格的不同、關係上的親疏遠近、當下的情境差異,就會產生出截然不同的對話風格與走向。反過來說,這樣的對話呈現到了讀者眼前,就塑造出了角色的性格、立場與關係。
   這方面,我會推薦稍微學一點基本的邏輯學,然後去分析對話的隱藏前提有哪些;也推薦可以去看一些教人怎麼談判、分析別人怎麼用言語操控人等等的書。當然一些心理學、社會學上的書,也能夠幫助你了解角色的內心、情緒與外顯反應。
  5.聰明的對話與愚笨的對話
   聰明的對話要怎麼寫?首先要確定的是,這個角色是哪方面聰明?   或許是能夠敏銳察覺他人情緒、意圖,說話有很多潛台詞?或者是擅長設計言語陷阱、引導別人說出自己想聽的話、引導情緒和想法?又或許是理解能力強、反應快、判斷快?細心入微?思維敏捷,很快可以構思出計畫?邏輯強,擅長推理?還是知識儲備多、經驗豐富?   這些都是不同面向的聰明。先決定好這個角色是哪裡聰明,才能夠進一步去設計聰明的角色的對話。
   接著,針對話題主題,將自己從思考起點,抵達思考終點的每一個步驟和前提寫下來。適當刪掉中間部分步驟,或是額外增添角色本人具備的知識/情報進去,最後將現有的步驟連接起來,作為角色的思考方式,以此去建立角色的對話與反應。
   而遲鈍、愚笨的角色的對話,則是反過來。在步驟中,刪去角色沒有察覺到的情報,並找出步驟中角色會不懂的點,讓角色卡在那邊,或是走入岔路。額外加入更多的步驟,再讓角色抵達正確的答案——或是根本抵達不了正確的答案。
   這方面強烈建議去學最基本的邏輯學。學習如何寫邏輯推導,還有人容易落入的種種邏輯謬誤。
七、作品分析的練習
  當看到你覺得很好看的作品,或是你覺得很爛的作品的時候,不妨做一點簡單的分析。
  它是哪裡做得好,哪裡做得不好?  它好看的那些點是怎麼做到?它不好看的那些點,為什麼會讓你覺得不好看?你覺得那位作者為什麼會選擇這樣做?  而如果是你,你會選擇怎麼做,以達到同樣的效果?
  對自己的作品,也可以做同樣的練習,找出自己的優點/強項和缺點/弱項。加強自己的優點,彌補自己的缺點。  這邊會建議,將基本功練到不會妨礙別人欣賞你強項的程度,接下來就優先特化自己的強項,暫時放置自己的弱項。  平均80分的作品,永遠沒有一項100分,其他70分的作品亮眼。
EXTRA、不建議做的事情:第一次就寫大長篇
  我的建議是,把你的長篇放到一邊,先做短篇的練習。
  你可以截取長篇內的關鍵章節來寫成一篇完整的短篇;或是拿裡面的角色,先來寫篇番外短篇。  但最建議的是,先從你當下最有愛,光是自己寫了就會開心的題材,拿來寫短篇。
  寫小說最好玩的地方是想腦洞和完稿。過程最辛苦、最無聊。  不要一開始就拿大長篇來折磨自己。  先用短篇練筆。
  用短篇確認自己當下的能力,透過他人的反饋建立自信,然後最重要的是找回「寫小說好好玩」的心情。  要把寫小說當成一場認真在玩的遊戲,而不是痛苦的工作。
  不建議第一次就寫大長篇的另外一個理由是:  因為第一次寫文,絕對是你寫作生涯中文筆最差的時候(除非你未來不打算進步了)。  你不會想要花費大量心力,得到一個幾年之後就覺得是黑歷史的東西的。  等練筆到一定程度之後再寫,至少它可以撐久一點,再成為你的黑歷史。
  而且長篇還有一個不適合新手的地方,那就是容易會以為透過大量的設定、角色、對話、事件,就可以讓故事變好看。  我必須殘酷地說,那沒有用。  你需要先學會如何塑造一個有魅力的角色、如何寫出有趣的對話、如何營造劇情張力、如何適切地安排情報,還有如何設計良好的劇情結構。
  長篇同時需要考慮很多東西,而且沒有辦法快速檢驗問題點,也很難進行快速的練習。  所以我還是推薦先用短篇練基本功。


本文最後由 清翔 於 2021-2-8 23:08 編輯

頁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[創作討論] 小說創作QA與練習彙整